top of page

召唤一个梦

——《小王子日记》音乐会之前之后


召唤一个梦

🥁 青春舞曲

    🎶 感觉巴黎

    🎶 召唤一个梦


音乐会之前

1995年或者更早以前

        久闻 《小王子》的故事,但是,一直都没有机会读到原著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次邂逅小王子是在一个黑箱剧场。老实说,戏看完后走出剧院, 我脑袋里只是留下一把推来推去让演员搞笑的雨伞。 我不禁狐疑:“这就是小王子?” 果真如此,《小王子》不浪得虚名?

        几年之后,偶然的一个机会买了《小王子》的中文版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看戏的后遗症,书搁在书架上,却一直让位给其他书本,拖着不去阅读。许久之后,终于排到可以读书的档期,怎知,我竟然是不眠不休一口气地把书读完。

        从此,我开始做梦。

           天上星,亮晶晶。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将来能找到自己的那一颗星?

           ——录自 《小王子》17节



1998年12月

        张小梅是我很敬爱的一个辅导老师。12月音乐营,我邀请她进来带成长小组活动。小梅二话没说就进来了。她让同学摺纸, 把话摺进纸花里头。

         两个小时的活动之后,我与小梅开始了另外两个小时的讨论。

        我们针对同学之间普遍的以自我为中 心的防卫心理作了探讨。 同学间缺乏深层沟通、缺乏信任,同学之间并不能够真正有默契地相互扶持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?因为,大家都没有安全感? 因为,大家都对自己缺乏信心?因为,同龄同学之间心照不宣的竞争而不愿向对方开放?

        小梅总结:团体还有待形成。

           我还没有完全醒过来,我的花瓣还有很多皱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录自《小王子》第8节



1999 年 1月

        主持人:“在刚刚过去的音乐营活动里头,你学习到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同学:“没什么,只是在浪费时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主持人:“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同学:“比如,音乐营的活动跟今天你的发问问题并不相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主持人:“如果你不出席音乐营,你会做些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同学:“在家玩电脑游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主持人:“如果你觉得我们是在浪费时间,你想老师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活动呢?”

        同学:“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问答出现在今天的小音符内部观摩里。我想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次问答。它让我们思考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首先,我们应该高兴,现在的孩子比较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,比较没有机心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后,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心理诉求,要求实用的、单向的、速成的、立竿见影的学习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, 我们可以提问:

        ——为什么会是这样?

        ——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?

        ——我们的价值观什么时候变得这样肤浅?

        ——心灵不美,音乐可能美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并不追求表面的一团和气,十全十美、花团锦簇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暴露了缺点,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。



1999 年 1月

        小音符学会分发调查表格,询问有多少同学与家长支持1999 年跨世纪演出《小王子日记》。

        回收表格时, 我惊异的发现家长与同学一致的赞同。家长与同学都待在学会一段日子了,也明白小音符的要求,赞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, 更应该表现在实质行动。

        演出,得想方设法平衡经费,要花额外的时间精力,要牺牲很多个人的自由去与群体配合 。 尤其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, 赞同既是一种承诺, 也可能是一种负担。

        小音符的奇迹曾经在上一波的同学身上出现。 新一波的小音符继承了这样的血缘吗?新一波的小音符接得 了班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接过一张张表格 ,既是感激同学与家长对小音符信仰的表态,另一方面,心里也有着太多压抑。

      我忽然间想起一个少年时代的朋友 。 那天,数年未谋面的她深夜来电,她说:“我又怀孕了。" 然后,她就一直抽泣,我很笨拙,不知道说什么话来安慰她。 当时,我不明白为什么家庭美满的她,夫妻同我都相熟,家里又己经有过两个孩子,老三来不就来嘛,有了之前的育婴经验,不是更驾轻就热了吗?

        两个礼拜后, 她心情比较平静了。她说,她决定把孩子生下来。她说:“5年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什么5年?

        她说:“另外一个身不由己的周期。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   所有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, 但是他们大都忘记了。

           ——录自《小王子》 .序



1999 年2 月

        约了琼秋,谈故事的理解与改编。

        琼秋以为,故事里头有两个主角,两个主角都在寻找。 滞留在沙漠的飞行员在寻找,远离自己行星的小王子也一样在寻找。 他们不断寻找未来的出路,也不断厘清自己的心路历程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恍惚中,意识到应该可以做点什么。但是,心里一直不踏实,不是很有把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段日子以来,很多朋友、同学、家长不断的、善意的追问各样具体的工作项目的进展。

        关切,有时也是一种压力。

           就算在人群中,人也一样寂寞。

           ——录自《小王子》 . 17节



1999年3月

        烦躁中,欣薇来访,送来不同英译版本的《小王子》。

        《小王子》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故事,在演出的一个多钟头里头,我们要怎么样让观众听明白故事?

        我试图同她说故事。忽然间想到应该分别从小王子与飞行员的角度去说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兢兢业业的、寻寻觅觅的有了许多发现和发展。

       故事脚本也是在压力,在挣扎中形成,在明朗与阴晦的反复中形成。



1999年5月

        整理故事时,反复多次的阅读中文版,英文版与法文版的小王子。

也与翠芳多次交流,请她为我们的英文诊病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天,她在电邮里头,引经据典地问了一个问题:“你说,星星含苞欲放。但是星星不会含苞欲放。应该是凝视星星,星星里头的玫瑰含苞欲放。"



1999年6月

        音乐营, 同学们窃窃私语,雀跃万分。原来小梅带领大家为自己完成了一次性格测验。在测验的同时也猜测对方的性格。

        同学说:“老师,你也应该去测验一下。”声音充满了好奇。

整个下午,性格测验的话题开始蔓延开来。他们是真的想知道坐在司令台的那一位是什么性格?或者,他们是想看看自己的预测到底是不是准确?

        我不是很相信性格测验。但……

           星星真美, 因为那儿有一朵看不见的花。

           ——录自《小王子》.24节



1999 年6月

        音乐营,泽燕主持了一个游戏项目,让全部30 多位同学分成3 组,各选组长,然后各自完成一些项目。

其中,一个比赛项目是让大家在各自的组员中选取6人,把脚绑在一起,走向目标。

        有的组以成绩考虑出发,选择了有实力的同学上阵,有些却是让同学自愿报名,年龄大小不拒。 有的组长身兼参赛者,指挥者与啦啦队数职。 有的则平均分配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活动过程中,有的同学喊道:“我的脚扭伤了。” 是放弃?休息? 还是换人上阵? 路上有障碍物, 行动不一致,怎办? 障碍物把大家绊倒了,怎办? 绊倒了,大家闹情绪,相互责怪, 怎办?

        比赛难度比我们当初预计来得高。15分钟之后,只剩下一组明显地落后。是放弃、还是继续努力?

        “就是输了也要走完全程。 输也输得有风度。” 这组讨论后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比赛过程,主持人只提问题、提建议,不为同学做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 比赛完毕,但是,活动没有结束。 我们留下30分钟让大家回忆刚才的每一个过程,由几个回来探班的旧同学充当观察员,不断给大家提醒。 我们不给大家评估,我们只是不断提问。为什么刚才会发生这样的情況? 当时大家的决定为什么是这样?大家的内心活动是什么? 其他同学的反应又是怎样?

        最后,由大家推选表现最好的小组与同学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往往在活动中真正认识了自己,也开始认识了周围的朋友。想想看,这批少年儿童年龄都不大过中二,我明白了为什么小王子需要一次旅行。



1999 年6月

        家长会议,90%以上的家长出席了会议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具体的行政报告, 我说,一个演出的成功,分数只是表现在手指技巧。 整个演出体现的精神面貌,同学自然流露出的涵养气质才是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琼秋在会议期间离开。 事后,她告诉我, 她离开,因为, 她感觉到晕眩。 她不想影响大家开会的情绪,于是,她选择躺在会议室外的沙发。她就在那晕过去了。然后,等待自然苏醒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忽然想,很多人只看见舞台上的眩目光彩,只期待看见舞台上的眩目光彩。舞台背后,多少晕眩与苏醒,旁人知道吗?在意吗?



1999 年7月

        脚本脱稿,约了修微聊天吃午餐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谈到 了末世纪的悲情。物欲的膨胀,真情的失落,人的疏离, 心绪的浮躁。 人类是如何塑造新一个世纪的? 我们是不是正沿着我们想要的方向走去?

        眼花缭乱的世纪末,我们暴发户一样地富裕起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世纪之交,我们是不是听见精神筑建的召唤?我们还有余力向前游曳吗?或者,我们就此沉溺?

        修微说:“趁我还有点余力,如果,你有什么需要,请让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新世纪的到来我们理应乐观。 或者,至少,我们应该学会乐观。



1999 年8月

        收到了Goldbel  Industrial,李氏基金以及Gul Tech的赞助。 兴利还在百忙之中致电:“我支持你的工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音乐编写也在众多朋友的建议与协助下完成。谢谢育珠、运珍、炯训、 颖薇、志光……

            如果你爱上星球上的一朵花,夜晚,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,你会感觉到甜蜜。

            ——录自 《小王子》9 .26节



1999 年9月

        音乐考试之后,同 Esther 进行了两次排练, 我想她是领悟力很高的演员,她会把小王子带回我们的星球。

但是, 她今天没有来上课。我打电话去她的家。 女佣说:“他们全家走了。回去美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怎么不告而别?

        失踪了,像小王子一样?

        琼秋安慰我,说:“她会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我开始了飞行员一样的漫长的等待。



1999 年9月

        “谢谢你给同学们在假期安排了录象观赏,Schubert的影碟内容是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没机会参与工作坊的家长 Dr Pang 给我发来了电邮。



1999 年10月

        与美术设计 Ivy 探讨小王子的美术设计, 应该用同学的照片设计海报宣传呢?还是用书本中原装的插图 ?写实? 浪漫? 怎样取舍?

        小王子说的是童话,又不是一个童话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问题不在写实或者浪漫的取向。

        问题是: 应该怎样去平衡、拿捏?

        问题是:我们想说什么?



1999年11月

        今天我收到一个包裹。

        拆开邮件,里头竟然是Esther在澳洲完成的演出录音。

        喜出望外,这真是一份早到的圣诞礼物。



1999年12月

        小音符的每一次演出,都是一份礼物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份礼物,送给自己,也送给爱护我们的朋友,我们用心去包扎礼物。我们希望朋友们用心去接收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的祈求奢侈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们的祈求会兑现吗?

        现代人还有没有这份敏感?

        小王子曾经在我们的地球出现过,又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,还会再来吗?



音乐会之后

2000 年2月

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星期天, 读了你在报章上对《小王子》 的议论,才知道你在百忙中出席了我们的音乐会。一方面,要向你道歉,招待不周。一方面,也衷心感激,还请不吝指正。报上的美言,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兴奋剂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想,多一些人真正从本质上去关心本地的文化艺术状态,向国人推介高素质的作品,将有助于提升本地人的人文素质与文化艺术水平。让我们暂时离开一下习惯的急功近利的思考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我时常想,哪怕音乐会最后是争取不到观众,至少我们已经在文化传承的意义上去感染了参加演出的学生。哪怕是音乐会没有办法贏得其他人的认同,至少见证了整个排演过程的家长会理解。

        12 月音乐会最常听到的投诉是:票难卖,当天节目选择太多。我会回应:告诉别人你的困难是很容易的。 不过,更加精彩的会是告诉别人你怎么突破了团难。曲曲折折,迂回路转,《小王子日记》 音乐会于千禧年前夕12月30日31日顺利举行,最终取得三场全满的纪录。

      ——写给《小王子》 有心人庄永康


        *****

        下面,附上部分观众的来信,以资留念——


        你好!
        我叫罗莎莉,上周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你精彩的音乐会。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和热情令人感动。我的丈夫是法国人,他对讲述小王子故事的独特方式很感动,这是所有法国学生必读的课文。
        谢谢。

——Rosalie Zins


        嗨!我很高兴 1999 年以一个快乐的音符结束。
——Christine Lim


黄老师:
        您好!

        恭喜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,感谢您付出的巨大努力。一如既往,我认为您的所有学生都从音乐会中获益匪浅,不仅是舞台经验,还有准备过程。他们不仅在音乐学习中有所收获,还了解了整个过程是如何组织起来的,以及需要多少投入和努力。有一点可以肯定,他们一定对回来帮忙的众多校友印象深刻,就像所有家长一样。
        作为家长,我感谢所有这些帮助者,感谢他们给他们的学弟学妹们带来的精神......

——Peter Pang




(完稿于 1999 年12月)

  风起   
      问松     
   黄嘉一   

🎼背景音乐开关
pine 5.jpg

问松 四题

1  风起:人文相关
2  我思故我在:现象的思考
3  开卷:超越文字的阅读
4  浪迹:风的声影

bottom of page